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售電公司盈利模式淺談變電站運維平台解決方案

售電公司盈利模式淺談變電站運維平台解決方案

更新時間:2022-04-18  |  點擊率:1418

前言

2015年3月25號,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電力體(ti) 製改革的若幹意見》(中發[2015]9號),簡稱“電改9號文"。本次電改將有利於(yu) 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從(cong) 而激發電力企業(ye) 的市場活力,重塑電力工業(ye) 價(jia) 值鏈近年售電公司數量快速增長,為(wei) 深化電力體(ti) 製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售電公司如何應對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售電利潤也麵臨(lin) 很大的挑戰。

關(guan) 鍵字: 偏差考核 電力現貨交易 能源平台

一、售電公司的盈利途徑

從(cong) 近年來的全社會(hui) 用電量數據來看,2015年全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5.55萬(wan) 億(yi) 千瓦時,2016年為(wei) 5.91萬(wan) 億(yi) 千瓦時,2017年為(wei) 6.3萬(wan) 億(yi) 千瓦時,2018年達到6.84萬(wan) 億(yi) 千瓦時。預計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全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將分別達到7.5萬(wan) 億(yi) 、11.3萬(wan) 億(yi) 、13.6萬(wan) 億(yi) 千瓦時,隨著用電需求的增長,售電公司的業(ye) 務市場會(hui) 越來越大

圖片1.png

 中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走勢

1.賺取差價

大多數售電公司以年或者月為(wei) 單位向發電企業(ye) 申報采購電量,並與(yu) 用電用戶簽訂長協合同,合同中約定了合同電量、合同電價(jia) 或者讓利幅度、明確代理電量。電是大宗商品,單位利潤非常低,需要達到一定的售電量才能達到盈虧(kui) 平衡。所以作為(wei) 售電公司來說,不僅(jin) 需要和發電單位有較強的議價(jia) 能力,而且需要有很大電力用戶做為(wei) 利潤來源的支撐,否則很難盈利。

2.增量配網

增量配網就是售電公司投資建設小區域電網,比如新建的工業(ye) 園區等。一般來說,增量配網售電公司的利潤主要有三方麵:一是配電網的過網費,二是代理區域內(nei) 用戶的購售電之差,三是電力服務的隱形業(ye) 務收益,例如推出電力運維、電力托管等服務,或者吸納更多投資主體(ti) 依托配電網一起打造智慧園區、綜合能源園區等。

3.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包括:電力運維、需求響應、合同能源管理和用電谘詢等,還可延伸至微電網整合參與(yu) 電力交易碳交易通過新能源技術比如風、光、天然氣發電、儲(chu) 能等,搭建自有發、供、用電體(ti) 係,開展配售電業(ye) 務等。

二、售電公司的痛點

據廣東(dong) 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2月份廣東(dong) 電力市場結算報告》中顯示,廣東(dong) 售電公司出現了淨虧(kui) ,虧(kui) 損額度達3600萬(wan) 元,這讓人對售電業(ye) 務提出了很多質疑。其實,售電公司的利潤率跟其他行業(ye) 差別不大,售電公司想要做好,獲得比較高的利潤率就要想辦法壓低運營成本,同時做好風險管控。每一家售電公司都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考慮采用什麽(me) 樣的策略和工具來保證自身的發展良好的服務性。那麽(me) 售電公司的痛點在哪裏?

1.偏差考核

對於(yu) 售電公司來說,偏差考核就像是懸在頭上的利劍。廣東(dong) 售電公司出現虧(kui) 損的原因是需求側(ce) 企業(ye) 整體(ti) 預測偏差增大的原因,造成了總偏差電量8.3億(yi) 千瓦時,偏差率高達18%。但同時電力交易的偏差考核是把雙麵劍,運用的好它能幫售電公司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售電市場脫穎而出;把控不好會(hui) 舉(ju) 步維艱,甚至被淘汰。

偏差考核是對申報電量(合同電量)與(yu) 實用電量的差額進行考核。以廣東(dong) 省為(wei) 例,偏差在2%以內(nei) 不會(hui) 受到懲罰,如果超出2%,那麽(me) 懲罰可能就會(hui) 抵消所有利潤,甚至出現虧(kui) 損

0.png



由於(yu) 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電量均為(wei) 預測值,產(chan) 生偏差是必然現象。但如何將偏差電量控製到低,是售電公司需要解決(jue) 的首要問題。不論是在現在還是在將來的售電市場,偏差考核都將會(hui) 是售電公司大的困擾之一,並且對企業(ye) 利潤造成直接影響。

對於(yu) 售電公司而言,偏差考核控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liang) 種:

1) 售電公司需要對用戶的數據有實時的了解和預測。通過能源大數據平台等工具對用戶用電行為(wei) 的曆史數據收集和對未來的預測,更好的管理和規避單個(ge) 用戶的偏差,以保證售電公司整體(ti) 偏差的可控性。

2) 與(yu) 客戶、合作夥(huo) 伴、第三方等采取適宜的方式,采取偏差電量轉移、風險轉移等方式共擔偏差考核風險。

2.獲得客戶

售電市場一開放便麵臨(lin) 激勵的競爭(zheng) ,政策層麵放鬆售電公司準入限製,導致售電公司數量增長非常快,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國已公示售電公司數量增至3410家但是售電公司要生存,如何獲取更多的客戶至關(guan) 重要。

獲得並留住客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種:

1) 降低購入電價(jia) :與(yu) 發電企業(ye) 有較好的議價(jia) 能力,能更低成本拿到合同電量,那麽(me) 對客戶的讓利空間會(hui) 更大,這樣就更有可能獲得客戶,這方麵發電公司下屬的售電公司具有天然的優(you) 勢;

2) 提供優(you) 質服務:售電和服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辦法獲得比競爭(zheng) 對手更低的電價(jia) ,那麽(me) 隻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來留住客戶,包括數據服務、電裝電試、隱患排查、電力搶修、運維保養(yang) 等等,增加客戶粘性;

3) 降低運營成本:如果售電公司能比競爭(zheng) 對手更好的控製售電運營成本,對客戶的讓利空間也會(hui) 比較大,這需要借助能源平台等工具讓售電公司節省人力成本,以更低成本運營。

3.電力現貨交易

售電市場還在繼續深化改革,售電公司未來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會(hui) 比較大。隨著電力交易平台和各類能源數據平台的普及,電力市場瞬息萬(wan) 變的即時交易成為(wei) 可能。2018年11月8日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guan) 於(yu) 健全完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機製的通知》,電力現貨市場在廣東(dong) 、浙江、山東(dong) 、山西、福建等8個(ge) 地區試點原則上應於(yu) 2019年6月底前開展現貨試點模擬試運行,通過集中競爭(zheng) 優(you) 化,形成不同節點上的分時節點電價(jia) 信號,真實反映電力商品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時空價(jia) 值。

想象一下,未來每、每一個(ge) 小時的電價(jia) 都是實時波動的,如果售電公司不合理的運用能源平台,不能實時獲得能源數據,那麽(me) 將很難在激烈競爭(zheng) 中立足。

三、解決方案

變電站運維雲(yun) 平台針對售電公司的以上痛點提供了解決(jue) 方案。運維雲(yun) 平台采用B/S架構,依托物聯網技術以數字化手段監測數以百計的用戶變電站運行狀況,可以較低成本采集用戶變電站的數據匯集到雲(yun) 平台,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實時數據服務,廣泛適用於(yu) 對供電連續性要求高、比較分散運維服務難度大的場合,如工廠、商業(ye) 建築、醫院、學校、機場、政府機構等。依據雲(yun) 平台及大數據分析功能,充分挖掘用戶數據價(jia) 值,並通過手機APP、短信方式實時告知用戶配電係統存在隱患和事故,便於(yu) 售電公司為(wei) 用戶提供更優(you) 質、快捷的服務。

1.數據服務

運維平台通過4G網絡采集用戶配電係統數據,包括電流電壓功率電能等數據,並形成日報、月報、年報以及曆史曲線、同比環比分析比較等,使售電公司全麵掌握用戶的用電習(xi) 慣和曆史數據,更準確的了解用戶實際用電量,為(wei) 預測未來用電量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以為(wei) 用戶提供用能數據服務。

2.負荷預測

運維平台基於(yu) 曆史數據的學習(xi) ,結合天氣、生產(chan) 計劃等因素,預測下個(ge) 周期的用電量,為(wei) 售電公司確定購電合同提供數據支持,縮小偏差。

3.運維服務

運維平台除了實時采集電氣數據外,還可以采集用戶變電站開關(guan) 狀態、變壓器負荷率和繞組溫度、環境溫濕度、煙霧、浸水、視頻、門禁信息,發生異常情況會(hui) 及時通過APP和短信向運維人員發出信息和派工單,大大縮短故障停電時間,為(wei) 用戶提供優(you) 質的運維服務,提高用戶粘性。

4.降本增效

運維平台依托數字技術,能達到人力所不及的及時性和連續性,可以為(wei) 售電公司和用戶節省人力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維效率,提高售電公司競爭(zheng) 力。

5.數據對接

運維平台可以和售電平台或者其它第三方平台數據無縫對接,實時提供競價(jia) 信息和波動情況,這對應對電力現貨交易的電價(jia) 實時波動尤為(wei) 重要。

6.用戶診斷報告

運維平台自動生成用戶用電及運行診斷報告,對用戶配電係統運行情況提供周期性診斷報告,總結配電係統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四、結束語

電改剛剛起步,當前國內(nei) 售電公司還普遍處於(yu) 初始階段不管是已開展業(ye) 務的售電公司還是等待進入市場開展業(ye) 務的售電公司,都需要充分認識到售電市場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買(mai) 賣業(ye) 務,除了具備相當的資源,還需要足夠的人力和工具儲(chu) 備合理利用能源大數據平台,降低預測偏差和運營成本,為(wei) 用戶提供更好的運維服務,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立於(yu) 不敗之地。